臨滄市有3大茶區,其中臨翔區的代表茶是昔歸;雙江勐庫的代表茶是冰島;鳳慶則主產滇紅。
臨翔區有5大古茶園:臨翔區南美古茶園、臨翔區昔歸古茶園、臨翔區邦東古茶園、臨翔區大石古茶園、臨翔區馬臺茶區。近年來因昔歸古樹茶具有內質豐富十分耐泡、茶湯濃度高、滋味厚重、香氣高銳、茶氣強烈卻又湯感柔順,水路細膩并伴隨著濃強的回甘與生津,口腔留香持久等特點,在市場上十分熱門,其價格也為臨翔區最高。
臨翔區位于云南省西南部,跨北緯23°19′—14°16′,東經 99°49′—100°20′,東與思茅市的鎮源、景谷縣隔瀾滄江相望,西連耿馬縣,南和雙江毗鄰, 北同云縣接壤、東西寬 55千米,南北長83千米,國土面積2652平方千米,是臨滄市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
史載公元前1066年,臨滄最早的人類濮人就開始種茶,臨翔區在馴化栽培野生茶的同時,于清雍正年間由邦東、馬臺一帶生意人少量引進景谷、思茅茶種試種。宣統元年(1909),緬寧通判房景東大力倡導,從勐庫購入茶籽數斤,發往各鄉種植,繼而又有鳳慶茶葉品種引入螞蟻堆、章馱忙畔等地。民國年間,實業局長邱裕文又倡導種植,引進茶籽,督導推廣。人工栽培型古茶樹在臨翔區各鄉鎮均有分布,大茶樹在邦東鄉璋珍林家一帶最多。邦東忙麓山古茶園是栽培型古茶樹園的典型代表。臨翔區人工栽培古茶樹主要品種有:馴化茶種為邦東茶種和打本梁子茶種及外引的勐庫茶種等。
1989年,人們在臨翔區境內的南美拉祜族鄉坡腳村仙人山、鐵廠箐和南華山發現了大片的古茶樹群落,面積約兩萬畝,它們大多分布在海拔2310—2350米之間的原始森林地帶,根據野生古茶樹的特征推測,該野生古茶樹群落樹齡大多在千年以上。那里自然植被豐富,多為闊葉林和實心竹林及其它樹木,土壤為亞高山草甸土,即“山基土”,腐質層深厚,有機質含量高,通透性能好。茶樹品種主要有紅花油茶、紅山茶、小紅花茶、小白花油茶、大樹茶、香果葉茶、小葉種茶、牛皮茶、小山茶、老苦茶等10余種。臨滄茶區,坡腳
坡腳村隸屬于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南美拉祜族鄉,地處鄉政府南面,距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,距臨翔區58公里。東鄰博尚鎮完賢村,南鄰雙江縣勐庫鎮,西鄰耿馬縣大興鄉,北鄰南華村平寨自然村。該村以拉祜族為主(是拉祜族、漢族、傣族、布朗族、佤族混居地),其中拉祜族人占80%。
據有關資料顯示,坡腳村轄7個村民小組,全村國土面積19.56平方公里,海拔1710米,年平均氣溫14.3℃,年降水量2105毫米,適宜種植水稻、油菜、玉米、蕎等農作物,以及泡核桃、茶葉、白花木瓜等經濟作物。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、畜牧業為主。
古茶樹資源是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產物,是古代先民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結晶,是人類的共同財富,是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,是進行茶樹起源演變的活化石。臨翔區分布的古茶樹和古茶園是世界茶葉原產地的有力佐證,是寶貴的茶樹種質資源寶庫,對研究茶樹進化,茶樹育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同時,通過古茶樹遺產承載和傳遞物質文化信息,對于研究、挖掘和宏揚博大精深滇紅茶和普洱茶文化也具有重要意義。
古茶樹、古茶園分布的自然生態環境及其生態系統中豐富的動植物資源,當地少數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、多姿多彩的生活習俗和古茶園的利用方式,為生態學、人類學、民族學等的研究提供了場所,也是發展生態旅游的理想之地。為弘揚民族茶文化,研究茶樹進化,茶種育種,古茶生態學等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,為開發純天然、無公害的茶制品提供了原料條件。
陳財,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,1987年03月出生,云南瀾滄人,出生于制茶世家。先后任技術員、審評員、技術科長、總工程師,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. 關于普洱茶,你想知道的,這里都知道 .能為你提供專業、快捷的1對1解答,朋友圈每天都更新發生在云南有趣的故事 ,采茶做茶及普洱茶全部干貨知識!只想把真正的好茶給愛茶懂茶的人!添加微信:435121
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