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飲品,茶已經成為國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它不受地域限制,也沒有民族差別,幾千年來一直流傳下來。
1、古老的藥材
我國最早發現茶和利用茶的時間,大約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。當時,人們直接食用茶樹的新鮮葉片,從中汲取茶汁。據記載,我國大約在五千年以前就開始食用茶了。
那時,人們將含嚼茶葉作為一種習慣,時間們將新鮮的茶葉洗凈之后,用水煮熟,連著湯汁當時人們主要將它當作藥或藥引。如果有人生病取其茶汁,或是配合其他中藥讓病人一同服用,炎解毒的作用。這可以說是茶作為藥用的開端。
那時,人們將含嚼茶葉作為一種習慣,時間久了之后,生嚼茶葉變成了煮熟服用。人們將新鮮的茶葉洗凈之后,用水煮熟,連著湯汁一同服下。
不過煮出來的茶葉味道苦澀當時人們主要將它當作藥或藥引。如果有人生病了,人們就從茶樹上采摘下新鮮的芽葉,取其茶汁,或是配合其他中藥讓病人一同服用,雖然煮出來的茶水非常苦,但確實有著消炎解毒的作用。這可以說是茶作為藥用的開端。
2、以茶為食
慢慢地,茶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開始了改變。以茶作為食物,并不是近現代才發明的新創意。《詩疏》說:“椒樹、茱萸,蜀人作茶,吳人作茗,皆合煮其中以為食。”早在漢代之前人們就以茶當菜,茶葉煮熟以后,與飯菜一同食用。三國時,魏朝已出現了茶葉的簡單加工,采來的葉子先做成餅,曬干或烘干,這是制茶工藝的萌芽。
3、餅茶、串茶、茶膏的出現
餅茶又稱團茶,就是把茶葉加工成餅。它始于隋唐,盛于宋代。隋唐時,為改善茶葉苦澀的味道,人們開始在餅茶中摻合薄荷、鹽、紅棗等。歐陽修《歸田錄》中寫道:“茶之品,莫貴于龍鳳,謂之團茶,凡八餅重一斤。”初步加工的餅茶仍有很濃的青草味,經反復實踐,人們發明了蒸青制茶,即通過洗滌鮮葉,蒸青壓榨,去汁制餅,使茶葉苦澀味大大降低。
唐朝人將餅茶用黑茶葉包裹住,在中間打一個洞,用繩子串起來,稱其為串茶。
茶膏現如今很少被人提及,只有在過去宮廷中才會被飲用。飲茶時先將荼膏敲碎,再經過仔細研磨、碾細、篩選,最后置于杯中,然后沖入沸水,由此看來,其整個制作過程和飲用都非常繁瑣。
4、散茶的出現
最早的磚茶、團茶被稱為塊狀茶,飲茶方式也不想現在一樣對茶葉進行沖泡,而是采用“煮”的方式。直到宋朝中后期,茶葉生產才由先前的以團茶為主,逐漸轉向以散茶為主。
到了明代,明太祖朱元璋發布詔令,廢團荼,興葉茶,才出現散茶。從此人們不再將茶葉制作成餅茶,而是直接在壺或盞中沏泡條形散茶,人類的泡茶、飲茶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革。飲茶方法也由“點”茶演變成“泡”茶。我們現在通行的“泡茶”的說法是明代才出現的,清代才開始廣為流行。
5、七大茶系產生
茶文化發展到清朝時,奢侈的團茶和餅茶雖然已經被散茶所取代,但我國的茶文化卻在清朝完成了由鼎盛到頂級的轉化。清朝的茶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出現了七大茶系,即綠茶、紅茶、黃茶、黑茶、白茶、花茶和青茶。
6、現代茶的發展
時至今日,茶文化已經融入了各家各戶的生活中。除了茶葉品種越來越豐富,飲用方式也趨于多樣化。除了七大茶系之外,人們還逐步發明出各式各樣的茶飲,例如花草茶、果茶和保健荼等。這些茶飲的形式也開始多樣化:液體茶、速溶茶、袋泡茶......這些繽紛的茶飲充分滿足了人們的日常需要,其獨特的魅力也讓各類人群越來越熱衷。
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